元代画家吴镇善作 “渔隐” 题材的山水画,传世《渔父图》就有多幅。此内含三种: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仿荆浩渔父图》纸本墨笔卷(画渔舟十五只,渔夫十六人)、上海博物馆藏《渔父图》纸本墨笔卷(画渔舟十五只,渔夫十四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渔父图》(绢本墨笔)轴。

在中国古代,渔、樵、耕、读,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并常被用作文艺作品的主题,以表达作者避世遁隐的愿望,其中尤以 “渔隐” 的素材最为普遍。时至元代,汉族文人仕进无门,社会地位骤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于是,“渔隐” 就更频繁地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其中以吴镇的《渔父图》最为典型。

吴镇《渔父图卷》共有两个藏本,分别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和上海博物馆。徐小虎先生的《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一书中,美国本名为《仿荆浩<渔父乐图>卷》,上博本名为《柳宗元撰<渔父图>卷》。两卷《渔父图》均曾著录于清初吴升(字子敏)《大观录》之《元贤四大家名画》卷十七,美国本也著录于清初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介绍参考

 

弗利尔美术馆藏卷

[real3dflipbook id=’75’]

 

绘制信息
元代吴镇绘
形制尺寸
纸本墨笔,手卷,32.5 x 565.6 厘米
题跋信息
卷后:吴镇(梅花道人)跋
拖尾:张宁、卞荣、周鼎、徐守和、陈伯陶跋。
收藏来源
此卷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此画卷描绘浩渺宽广的江面,云山缥缈,欢快的渔人操舟往来。画仿荆浩笔意,下笔清奇,风神潇洒。山石用披麻皴,皴法细长而流畅,淡墨渲染,湿笔点苔,层次分明,有清雅隽永之致。陂陀上的数棵杂树,老枝槎枒,盘曲纵横,以秃笔中锋勾勒,树叶与树梢多作 “介” 字点与 “蟹爪皴”,密处求疏、曲尽其态。所画渔舟十五只,渔夫十六人,其分广得宜。又参以优美的书法,取得诗、书、画三者相得益彰的效果。

卷末吴镇

余昔喜關仝山水,清 [酋力] 可愛。原其所以,出于荊浩筆法。後見荊畫《唐人漁父圖》,有如此製作,遂傚而為一軸。流散而去,今復見之,乃知物有會遇時也。一日維中持此卷來命識之。吁,昔之畫,今之題,殆十餘年矣。流光曷得,悲夫!至正十二年壬辰秋九月廿一日,梅花道人書于武塘慈雲之僧舍。

 

上海博物馆藏卷

[real3dflipbook id=’76’]

 

绘制信息
元代吴镇绘
形制尺寸
纸本墨笔,手卷,纵 33 厘米,横 651.6 厘米,此图缺题跋部分。
收藏来源
此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上博本《渔父图卷》上有岸边、苇间、石后、水中等处十五艘小舟,除卷末上方一舟无人外,其他十四艘小舟上均有一渔父,或垂钓,或憩息,或吟啸等,神态各异,卷末山间有楼阁、渔舍等。每舟旁边均有一首《渔父词》。全图共用五纸拼接,其中第五纸只画了约四分之一左右,馀纸为吴瑩之、陆子临、黄顓三人所写题诗跋记。每纸接缝处最下方钤有 “合同”、“水光竹色” 二方骑缝朱印。有研究者认为,图卷中的渔父形象似吴镇 “自画像”。其实,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渔父是一种隐逸文化的 “图腾” 符号或象征而已。

 

北京故宫物院藏轴

[real3dflipbook id=’77’]

 

绘制信息
元代吴镇绘
形制尺寸
绢本墨笔,纵 84.7 厘米,横 29.7 厘米
题跋信息
画头王鐸跋:淡秀古雅,鮮有其麗。吳鎮筆不一,層崿復嶂之外,復多此閒遠者,更以潤滋勝二弟。仲利善為護持此圖,固不易也。丙戌正月廿七日,王鐸題图上吴镇题:目斷煙波青有無,霜凋楓葉錦模糊。千尺浪,四鰓鱸,詩筒相對酒葫蘆。
款署: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戲作《漁父》四幅並題
收藏来源
此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源

此图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幅。图中描绘江南水乡景色,平冈丛树,一渔父驾小舟逍遥于湖弯水色之间。全图墨色苍润,山石、树木、枝叶都注意到了墨色浓淡的交替运用,借以表现层次关系并突出主要物象。笔法多变,皴擦点染,均可看出作者高超的控笔能力。湖山间幽僻清寂的意境跃然纸上,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吴镇的《渔父图》大都以秀劲潇洒的草书《渔父群》相配,诗、书、画相得益彰。即如此图中所书:“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鳃鲈,诗筒相对酒葫芦。” 诗为画图点睛,真切地表达出 “一叶随风万里身” 的隐逸情思。(介绍参考:娄玮)

 

吴镇,中国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等,中国浙江省嘉兴魏塘桥人。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并称 “元四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