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 御注孝经版本

《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著。今存十八章,始于:开宗明义章、天子章。终于:事君章、丧亲章。其内容以孔子回答曾子问的形式,陈述孝道、孝治的大义。此内含北宋刊本《御注孝经》(唐玄宗注)、南宋时期孝经图册(题宋高宗书孝经马和之绘图)。

《孝经》称作 “经”,与《易经》《诗经》《书经》的情况有别。后者的 “经” 字,是由于汉代人尊奉儒家著作为经典而加上去的;《孝经》的 “经”,则是道理、原则的意思,大概在《孝经》成书时已有这个名称。[介绍参考:最受皇帝欢迎的古籍《孝经》]

《孝经》实际成书约于秦汉之际,其作者有说是孔子、曾子、曾子的门人所作,然至今无定论。全书约一千八百字,为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今文)《孝经》共分十八章:

第一:开宗明义章。总述孝的宗旨和根本,是全书的总纲;

第二至六章是: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庶人章。分别论说由天子到一般平民百姓等五种社会阶级应有的孝行;

第七至九章是:三才章、孝治章、圣治章。阐述孝道对政治的意义和作用,提出统治者可利用孝道,使天下得到治理;

第十章:纪孝行章、第十一章:五刑章。论说应如何行孝,以及何谓不孝

第十二至十四章为:广要道章、广至德章、广扬名章。进一步阐述第一章 “先王有至德要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两句话中的涵义;

第十五至十八章为:谏诤章、感应章、事君章、丧亲章。主要论述行孝道的具体方法。

《孝经》将 “亲亲” 之孝推衍为 “忠君”、“顺长” 的行为准则,进而提出了 “以孝治天下” 的主张;接着论述了居家事亲、为官事君及丧亲居哀等具体孝道;但是,“孝” 并非盲目地服从君主长辈,对于上之不义,要勇于直谏。为此,也提出了以 “诤” 为孝的思想。

唐玄宗曾前后二次注释《孝经》,世称开元本和天宝本。此宫内厅书陵部藏《御注孝经》(天宝本)为日本学者狩谷望之(棭斋)旧藏,北宋天圣、明道间刊本,为现存《孝经》最早的书籍刊印版本。

刊印信息

北宋时期刊本

责任人信息

孔子及其弟子 编

唐 玄宗(李隆基)注

行款版式

一册。半页框 20.8×15.2 厘米,十五行行二十二到二十五字不等(小字双行),左右双边,白口单黑鱼尾,下题:「孝經」

阙笔:炫敬匡竟胤恒通

序文信息

孝經序:御製序并注

钤印信息

棭齋、狩谷/望之、狩谷望之/審定宋本、湯島狩/谷氏求古楼/圖書記、脩竹蔭

收藏来源

宫内厅书陵部

版权协议

CC BY 4.0

*本归档文件相对原始文件有适当修改

目录

孝经序(唐玄宗撰)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孝经音略

卷首题「孝經序」,次行上空四字,题「御製序并註」,序后上空四字,题「開宗明義章第一」。
卷末间一行题「御註孝經一卷」,又间一行载《孝经音略》。

唐玄宗李隆基(685 年—762 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 年 9 月 8 日—756 年 8 月 12 日在位)。宋代避圣祖赵玄朗讳,清代避康熙帝玄烨讳,皆称为唐明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