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记言体史书,是关于上古时代的政事史料汇编。此《尚书正义》由唐孔颖达等奉敕撰。全书共二十卷,按朝代分为:虞书五篇、夏书四篇、商书十七篇、周书三十二篇。此为日本弘化四年熊本藩时习馆影刻足利学校藏南宋两浙东路八行本,后有吉川幸次郎跋。

《尚书正义》有两部八行本及一部单疏本传世,据学者研究,八行本《尚书正义》属南宋第一代义疏刻本,是现存最早之版本(现存单疏本属南宋第二代刻本,刊刻时间晚于八行本),最可信据。现存的两部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八行本《尚书正义》,一部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乃杨守敬于光绪十年(一八八四)购自日本大阪,后归张之洞,书前有杨守敬跋。此本 “补版絶少”,卷七、八、十九、二十整卷及卷三第三十九叶、卷十三第六至二十九叶、卷十四第十四至二十五叶为抄补,卷十第三十三叶则阙而未补,书末有迻录八行本《礼记正义》黄唐跋。一部藏于日本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略有抄补。需要注意的是,旧说国图藏本阙卷据足利学校藏八行本影摹,后经日本学者研究,抄补所据实为日本弘化四年(1847)熊本藩时习馆摹刻足利学校藏本。时习馆本经过校改,间有讹误,与足利学校藏本不尽一致。(介绍参考

 

尚书正义.卷01至10.总二十卷.唐.孔颖达撰.日本弘化四年熊本藩时习馆影刻足利学校藏南宋两浙东路八行本

[real3dflipbook id=’164′]

 

尚书正义.卷11至20.总二十卷.唐.孔颖达撰.日本弘化四年熊本藩时习馆影刻足利学校藏南宋两浙东路八行本

[real3dflipbook id=’166′]

刊印信息

日本弘化四年(1847)熊本藩时习馆影刻足利学校藏南宋两浙东路八行本

行款版式

框 21.3 x 16.4 厘米,八行行十九字,夹注双行字数同,左右双栏,版心白口,上方或记字数,单鱼尾,其下简记书名卷第,稍下方则记叶次,再下方则记刻工宋讳:殷敬貞徵玄炫弘等字均缺末笔

题跋摘录

吉川幸次郎跋文

京都古梓堂文庫有舊鈔本『尚書注疏』、舊林氏讀耕齋書。審其款式、當出自越刻八行本、而與足利學所藏宋本時有異同。蓋其所據之本、印較早、補版少也。又足利闕頁、此皆不闕、則虎賁中郎、誠足貴矣。

其原書、今莫知所在。或云、楊惺吾東游時得宋刻一部、後歸黄氏紹箕、張氏之洞、今在天津李氏者即此。未見其書、難可臆定。今就時習館本、細爲挍勘、又留書景三十頁、併存之我庫云。

校者、佐藤君匡玄、高倉君正三、梅原君慧運、白木君直也、安田君二郎。昭和十二年十一月起十六年二月訖。吉川幸次郎識於經學文學研究室

刻工姓名

□文、儀、丁之才、占讓、章東、任昌、張明、周明、劉仁、余敏、徐儀、方至、徐仁、徐茂、錢宗、馬、宋通、蔣榮、吳益、方信、王政、張堅、李忠、王艮佐、學文、王定、吳祐、何益、李訂、錢、宋琚、王信、詹德潤、徐義、張斌、徐浚、陳艮、蔡邠、朱明、王林、陳、王玩、余永、李憲、洪先、立明、張昇、顧逵、王恭、方堅、何建、朱靜、王壽、毛昌、張富、丁璋、沈茂、毛□、楊春、洪乘、丁、李公正、王圭、童遇、徐中、陳仁、張謙、俊、徐顏、陳伯、昊生、沈昌、徐□、孫琦、沈忠、徐亮、李□、梁文、秦顯、沈旻、高涼、孫中、東錫、金震、陸選、金□、朱渙、陶春、余、金祖、曹鼎、吳中、沈文、吳決、陳錫、方中吳、大中、嚴賀、蔣蠶、陳保、李詢、陳俊、徐冰、孫史、王珍、周鼎、錢裕、永谷、李仲、任錫、劉昭、葉夭、鄭春、范堯、季、友、陳友、顏、山朱、夏義、蔣宋、□新、李昌、島松、李其、章文、李實、張吳、□子華、曹云、張亨、虞、何慶、何、馬梲、王進、吳祥、才堅、毛兼、杉、憲、政、繆珍、范華、洪美、恭、伯、鎮、汪惠、金嵩、金世榮、賈□、金祥、金滋、范堅、顧祐、茅化、何垕、許、李訓、徐顏、今發、曹德新、三山鄭、鄭埜、金友、良□、蘇、胡□、毛期、毛文、葛辛、朱曾、侯祐、王泰、包羞、祁明、□春、沈祥、史、許中、李宋、三□、王遏、季虞、□升、俞榮、徐用一、王禧、高文、□景、毛端、龐佑柔、陳浩、壽、時忠、石□、何宗一、李旬、楊潤、包端、孫日新、李倍、文玉、王寶、汝朱、藤杲、朱益、文昌、劭夫、方、徐章、徐非、邵亨、沈珍、徐珣、徐拱、徐珙、永昌、毛祖、徐囦、柳、朱梓、臧榮等

收藏来源

此为京都大学东方学图书馆藏本

 

目录

影钞宋椠尚书正义序、例言
孔维等校定上表、长孙无忌等上表、孔颖达序

卷一:尚书序

虞书
卷二:尧典第一
卷三:舜典第二
卷四:大禹谟第三、皋陶谟第四
卷五:益稷第五

夏书
卷六:禹贡第一
卷七:甘誓第二、五子之歌第三、胤征第四

商书
卷八:汤誓第一、仲虺之诰第二、汤诰第三、伊训第四、太甲上第五、太甲中第六、太甲下第七、咸有一德第八
卷九:盘庚上第九、盘庚中第十、盘庚下第十一、说命上第十二、说命中第十三、说命下第十四、高宗肜日第十五、西伯戡黎第十六、微子第十七

周书
卷十:泰誓上第一、泰誓中第二、泰誓下第三、牧誓第四、武成第五
卷十一:洪范第六
卷十二:旅獒第七、金縢第八、大诰第九、微子之命第十
卷十三:康诰第十一、酒诰第十二、梓材第十三
卷十四:召诰第十四、洛诰第十五
卷十五:多士第十六、无逸第十七
卷十六:君奭第十八、蔡仲之命第十九、多方第二十
卷十七:立政第二十一、周官第二十二、君陈第二十三
卷十八:顾命第二十四、康王之诰第二十五、毕命第二十六
卷十九:君牙第二十七、冏命第二十八、吕刑第二十九
卷二十:文侯之命第三十、费誓第三十一、秦誓第三十二

吉川幸次郎跋、三山黄唐题识

《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就其内容来看,《尧典》《舜典》记载上古时期的帝王尧、舜的言行,《禹贡》记载大禹治水的事迹,《汤誓》是商汤伐夏桀的誓师之辞,《盘庚》是商代中期的帝王盘庚迁往殷(今河南安阳)的史事,《牧誓》是周武王伐商将战于牧野的誓师之辞,《大诰》是周成王平定武庚及管叔、蔡叔、霍叔 “三监” 叛乱的誓辞,《秦誓》则是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军被晋襄公打败于崤之后,秦穆公的悔恨誓辞。涉及历史上的虞、夏、商、周四朝历史。至于各篇写定的年代,多已不可考,大体上是商、周时期形成的。《尚书》一书的编定时间应在春秋时期,据历史记载,孔子用《尚书》作教材教育弟子,对该书有编校之功。(介绍参考

 

孔颖达(574 年-648 年),字冲远(一作沖远、仲达、沖澹),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所疏或正义的经书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左传》等。

唐代至北宋,经注与疏文别行,《尚书正义》最初的文本形式是经文、注文仅标起止,在每条疏文前列 “某某至某某”,即所谓 “单疏本”。由于单疏本需与经注本配合使用,阅读不便,到南宋初年便出现了补齐经文、注文的经、注、疏合刻本。最早的经、注、疏合刻本为南宋初年两浙东路茶盐司所刻,疏文据单疏本,插入经注文字。此本半叶八行,故称 “八行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