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是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反复皆可成章。此《回文类聚》由宋代桑世昌撰,清代朱象贤续编。全书分作原编四卷(辑自汉至唐宋回文诗)、另编图一卷(包括一幅苏若兰像与八幅故事版画)、续编十卷(诸家诗图、璇玑碎锦图、各体诗词赋和题识)。此为清康熙时期刊本(麟玉堂藏板)。

回文,亦称回环,是正读反读都能读通的句子,是一种修辞手法和文字游戏。回文诗,就是使用了这种修辞手法,使得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 “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 等。回文诗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趣味,可以让读者在诗歌中感受到多重的意义和美感。

据说回文诗因晋时前秦苏蕙(字若兰)[秦州刺史窦滔的妻子] 的《回文璇玑图》而 “大备”。《回文类聚》(四卷本)卷一即专论《璇玑图》,列举各种读法,末附苏轼、黄庭坚、秦观等题《璇玑图》诗。卷二列举各种回文图,并述其读法。卷三收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回文诗五十三首,卷四收回文词五十五首。此书是在南宋桑世昌《回文类聚》以及明人张之象(增修)本的基础之上增续而成。该书在清康熙至嘉庆年间被多次刊印,主要有:鹤松堂、麟玉堂、裕文堂与洞庭杨氏藏板四种,这些藏板版式几乎完全相同,应为同一刻板的复刊本。

刊印信息

清康熙时期刊本(麟玉堂藏板)

责任人信息

宋代 桑世昌 撰

清代 朱象贤 续编

行款版式

四册。半叶框 17.5 x 13.3 厘米,十行行十九字, 白口双鱼尾,左右双边,中间记书名

序文信息

回文類聚序:玉山仙史朱象賢識

原序:淮海桑世昌

蘇慧小像下記:鄭炳元鐫、後題署:葉適

織錦回文圖序:玉山仙史朱象賢題

回文續編序:玉山仙史朱象賢識於玉山廨舍之宛在亭

跋文信息

回文類聚跋:桑世昌敬書

跋:秦臺女史胡瓊

钤印信息

祕閣圖書之章

收藏来源

此为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版权协议

CC0 1.0

参考文献

李琰:论清刻本版画《织锦回文图》的图像表达与生成

目录

回文类聚序(朱象贤撰)、原序:桑世昌撰
苏慧小像:郑炳元镌、叶适题署、总目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另编:织锦回文图序(朱象贤撰)、织锦回文图(包括一幅苏若兰像与八幅连环故事画,每幅图像后均附朱象贤题诗)

续编
回文续编序(朱象贤撰)
卷一、卷二:诸家诗图
卷三至卷六:(清代)万树作《璇玑碎锦》图
卷七:回文(朱象贤作)
卷八至卷十:各体诗词赋,及文人题识

回文类聚跋(桑世昌撰)、续跋(胡瓊撰)

书名页题:正續合鐫 內繪五彩/織錦全圖 回文類聚 麟玉堂藏板

苏蕙(生卒年不详),字若兰,前秦时期女诗人、文学家,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传世之作仅一幅用不同颜色丝线绣制的织锦《璇玑图》。

苏蕙的 “璇玑图” 总计八百四十一字,纵横各二十九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共有一千多种成诗方法,甚是绝妙,广为流传,是文字游戏的登峰造极之作。

原编卷前题:淮海桑世昌澤卿纂次 / 续编卷前题:江南朱象賢集

桑世昌,字泽卿,淮海(今江苏扬州)人,陆游甥,宋末学者,博雅工诗,于翰墨一道,极喜王羲之兰亭序, 庋藏数百本。辑有《兰亭考》、《回文类聚》等。

朱象贤,字行先,字行先,又字圣涵,号玉山仙史、清溪子等。苏州府吴县人,约活跃于清康熙时期。监生。著有《闻见偶录》、《印典》等。

发表评论